做电子烟的罗永浩走下神坛( 二 )

只是黄章晋、吴主任可以一直带着“朋友滤镜”看罗永浩,那些职场上的偏执与暴戾,恐怕也只是“人不可能完美”的小小注脚。(却给同事带来了难以磨灭的心理伤害以及数年的宝贵光阴)

罗永浩本人对朋友的溢美之词也是感到非常受用,他就认为黄章晋的文章“应该入选中学语文课本”。

而更多的普罗大众,承受的是“那个老罗渐行渐远”的残酷现实,以及自身情怀投射于老罗却不断幻灭的窘境。

黄章晋的那篇文章最有价值的增量信息是:“罗永浩一直在想办法还供应商的钱。”

看起来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在每天都有企业倒闭的中国商业社会,这也称得上体面了,起码比贾跃亭之流强多了。

但民众对罗永浩显然有更高的期许。罗永浩出尔反尔的大嘴、攻讦友商的姿态、聊天宝上的急功近利,都远离了他们心中既定的那个理想模型。

而一个世俗化的罗永浩,一个平庸的罗永浩,不能再凭借情怀在商业中获得竞争优势。事实证明,相比于其他手机厂商,锤子唯一的优势,就是大众心目中理想型的罗永浩,以及黄吴二人文章中所浓墨重彩的那些“人格魅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