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背面幔源物质成分证实!嫦娥四号首批科学成果发表,有新发现( 二 )

科学界关于月幔物质组成的推论一直没有被很好地证实。无论是美国、苏联采回的月球样品,还是环月探测器的遥感数据,都没有发现与月幔准确物质组成相关的直接证据。

中国在制定嫦娥四号任务时,科学家们将目光投向月球背面一片特殊区域:南极-艾特肯盆地。这个四十多亿年前因天体撞击形成的直径约2500公里、深度约13公里的盆地,是月球上最古老、最大的撞击盆地。科学家认为这里有可能会发现月球深部物质。美国科学家曾计划去那里采样,但是未能实施。

带着尽快揭开月球深部物质成分神秘面纱的使命,嫦娥四号于今年1月3日成功登陆南极-艾特肯盆地的冯·卡门撞击坑。

玉兔二号月球车驶上月面后,其携带的可见光和近红外光谱仪在两个探测点获得了质量良好的光谱数据。

“我们一看到数据就感到眼前一亮。”李春来说,“我们发现玉兔二号探测到的谱线与玉兔在月球正面探测到的有很大不同。”

“通过初步分析我们发现,嫦娥四号着陆区的月壤成分明显不同于嫦娥三号着陆区的月海玄武岩,其中含有低钙辉石,并可能有大量橄榄石存在。”李春来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