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日美贸易战:满足了美国所有要求后,日本发现什么都没解决( 四 )

在美国的强烈攻势之下 , 出于政治、军事和经济等多方因素考虑 , 日本政府非但没有采取正面对抗或者报复措施 , 反而作出了重大让步 , 同意对所有存在争议的出口产品及领域进行“自愿约束” 。

然而 , 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并未出现明显的收缩 。 于是 , 美国加大了贸易战的力度 , 采取了第二波行动:在贸易差没有缩减的情况下仍逼迫日本扩大进口美国的产品 。 日本的妥协策略也随之升级 。

自上世纪70年代以后 , 日本对外贸易政策总体上从“奖出限入”转向振兴出口、自由进口 。 80年代中期以后 , 日本开始实施有节制的扩大出口、鼓励进口政策 , 减少进口限制的种类、关税税率等 , 并简化通关手续 。 日本还对美国加大开放彩电和汽车等关键市场 , 签署牛肉、橙子贸易自由化协定 , 并放宽了流通领域的限制 。

最具代表意义的是日本电子等科技产业 。 1985年 , 美国政府对日本的半导体电子产品发起301调查 , 指责对方存在倾销行为 , 对日本产的电脑、电视等高科技产品开征100%的关税 。 次年 , 美日双方签订了具有里程碑性质的芯片产业协定 。 日本不但同意不在美国市场倾销芯片 , 而且还为美国的半导体产品在日本市场销售设定了20%的市场份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