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情 奋斗者】李会蓉:铸造核工业重器的金牌工匠( 四 )

2004年,李会蓉参加北京市首届职业技能大赛,获得钳工组第15名的好成绩。2005年,他参加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杀进CAD制图员决赛。

有了多年的学习和积累,李会蓉迎来自己人生的一次转折。2004年,已经43岁的李会蓉被调到放射化学研究所乏燃料后处理工艺研究室。从此,李会蓉成为核燃料后处理工艺研究室团队的一员,开始了实验设备设计、装配、调试的生涯。

“粘”在实验室攻克难题28项

核燃料后处理工艺研究是原子能院的重点科研室之一,科研任务很重,有大量的实验设备研制、设计任务。调到该室后,李会蓉主要从事核燃料后处理实验设备的设计、装配调试工作,他多年来所学的知识在这里派上了用场 。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后处理某科研项目需要研制控温式3毫升及5毫升的微型萃取设备,建立后处理科研的实验台架。既要求装置结构紧凑,又能够在热室中用机械手操作来完成。这在国内尚属首次,无任何文献资料可借鉴。

李会蓉接到任务后马上投入现场,边测量边设计,凭着自己多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完成了整体装置的研制任务,使混和澄清槽自动控温,搅拌桨的同轴度误差小于0.02毫米,搅拌浆的整体平面度误差小于0.03毫米的精度,为后处理工艺研究中温度对萃取效率的影响提供了精准数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