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见“大”——从微观主体的活力透视中国经济新信号( 三 )

以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为例,2018年,沪市实体类公司研发投入约3900亿元,同比增长约21%,深市公司研发投入金额合计3443.87亿元,同比增长22.30%。企业对研发的持续投入,最终将会转化为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的澎湃动能。

活力体现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在前4个月的各项数据中,有一些较为亮眼。

从产业结构看,4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1.2%,比上个月加快1.2个百分点。此外,一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6%。

从投资结构看,1-4月份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了11.4%,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5.5%,明显快于全部投资的增速。

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意味着原先粗放增长的大增量时代已经过去,微观主体面临着提质增效的挑战,需苦练内功、抓紧转型升级,提供满足人民需要的高质量产品和服务。

有关统计显示,以智能化、高端化、高科技化为代表的新动能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三分之一、对城镇新增就业贡献率超过三分之二。其中,新能源汽车的数据格外亮丽,今年1-4月的产销量均同比增长近60%。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