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性”支持实体经济,政策框架力度大空间广( 二 )

的确,外部环境越是复杂、内部增长越是承压,金融就越是要更有力地支撑起实体经济,这需要金融供给侧改革,而建立起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为取向的政策框架就是改革的重要一步。这样一个框架的落地以及日趋完善,能够把各种类型的金融机构都纳入政策优惠中,通过正向激励提升其“支小”的积极性;框架性的制度安排也有利于为中小企业营造更良好、更可持续的政策预期,增强其发展信心。

在眼下“三档两优”的框架下,包括农信社、农村合作社、村镇银行、部分农商行在内的小型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适用8%的最低一档,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非县域农商行以及外资银行等中型银行适用11.5%的中档。许多研究机构和分析人士认为,对于11.5%这一档的中型银行,依旧存在定向降准的空间和可能性。对此,宗良认为,降低中型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是可能也是可行的。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趋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条件下调中型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使得他们在政策框架下更好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正如孙国峰所表示的,面对内外部经济环境变化,我国货币政策应对空间充足。而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也表示,从国际上看,我国整体的存款准备金率是中等偏高的,因此,在框架下对于中型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的确有进一步下调的空间。不过他同时表示,降准不能“包治百病”,我国目前的流动性也是合理充裕的,因此市场没必要过分关注降准问题,更重要的是多方位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并尽快深入推进“两轨并一轨”这样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举措。(来源:金融时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