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街的前世今生( 三 )

发展经济成了沙头角的中心工作。引进外资、开设工厂、发展商业……描述这段发展历程的时候,沙锦涛的骄傲溢于言表。

“沙头角在全国率先举起商贸业改革的大旗,使得中英街成了当时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他说。

上世纪80年代,中英街以毗邻香港的特殊位置和免税的优势成为“购物天堂”。面积仅0.17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高峰时期一天内涌入游客超过10万人次。

兴衰沉浮

见证对外开放发展历程

如今的中英街已然是一个历史文化街区。历经百年的界碑、弘扬爱国主义的警示钟、陈列着深港交流老物件的博物馆、具有客家特色的鱼灯舞,都成了中英街新“名片”。

2003年7月,国务院开放内地居民赴香港旅游“自由行”,内地消费者可以体验真正意义的“购物天堂”。中英街客流持续走低,从最高峰时期的日均10万人次锐减到不足万人。

2005年,沙锦涛迎来新工作——担任中英街社区居委会主任。当时,他每天为“打假”而焦虑。由于客流减少,一些商户为了维持利润,就动起了歪脑筋,中英街一度成为假货的“代名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