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爱 除小“碍” 人人共享无障碍城市( 六 )

“我喜欢的深圳,应该有很多盲文标识和盲文指引,这样我就不会迷路了,也可以自己去发现城市的美好。”视障男孩说。

市残联理事长侯伊莎谈无障碍城市建设

“让文明共享的无障碍理念在深圳扎根”

深圳无障碍建设起步早,无障碍设施建设比较完善,同时向珠三角地区、全省和国内输出无障碍建设城市经验。随着时代的发展,深圳在创建无障碍城市上将有哪些新举措?日前,笔者采访了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侯伊莎。

深圳特区报:从“无障碍环境”到“无障碍城市”,这里蕴涵了哪些理念的变化?

侯伊莎:深圳是全国率先进行无障碍立法的城市,2009年9月,深圳市颁布了《深圳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将无障碍环境建设纳入法制建设轨道。该《条例》主要从物理空间、辅助器具、督导等方面做了一些规定,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发展,残疾人朋友对无障碍的诉求更加多元,他们需要更贴心更温馨更实用的无障碍。

无障碍不仅仅包括残疾人出行,还包括上学就业、就医娱乐、信息无障碍等。2018年底,深圳出台《深圳市创建无障碍城市行动方案》,该《方案》提出了一个创新理念,就是建立多元多层次立体的“无障碍城市”。我们将从理念文化、制度规则和物理空间三个维度建设无障碍城市,实施无障碍城市建设“七大行动”29条措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