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色芳华》到《花娇》,融入国粹文化的女性题材能成为下一个风口吗?( 六 )

譬如《花娇》展现郁棠为父撑腰的细节,面对诓骗、讹诈丝毫不慌乱,先是摆事实“当铺掌柜鉴定这幅《松溪钓隐图》是赝品”;其次懂得摆出关系“裴家当铺掌柜与我家沾亲带故”,意味不言自明,无论如何当铺掌柜都会倾向自身;最后亮出底牌“要么衙门走一趟要么还钱”。古时一介女流能有如此的气魄胆识,令人暗爽的同时不由得心生敬佩,更感喟创作者的匠心独运。

将文化底蕴和女性独立精神不露声色地融于情节桥段之中,用“共情”代替说教,《国色芳华》和《花娇》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准,润物无声的创作功力同样值得同类型作品学习。

从《国色芳华》到《花娇》,古装女性题材在“一变两不变”中获得市场期许和内在创新。勤于发现女性身上的闪光点并且不断放大,随着时代的进步赋予全新的意义,阅文在女性题材上下的功夫长久且深,必定会有良好的市场回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