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国自有“治水传统”( 二 )

王教授在中国古典文献整理、研究、传承方面卓有建树,是中国语言学最高奖———王力奖获得者,其著述丰富,在海内外影响较大,目前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吐鲁番文献合集》,这也是我国丝绸之路西域段最大的文献整理、研究与传承工程,整个工程共计20卷,3000万字。

李冰修建的都江堰,让四川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天府之国,但是他能够有这样伟大的成就,其实也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岷江自古多水患,四川儿女则善于治水。从战国时期起,就有人认为大禹治水是从岷江上游开始的,《尚书·禹贡》:“岷山导江,东别为沱。”而开明王朝也与治水有关。汉代扬雄《蜀王本纪》有载:“望帝积百余岁。荆有一人名鳖灵,其尸亡去,荆人求之不得。鳖灵尸随江水上至郫,遂活。与望帝相见,望帝以鳖灵为相。时玉山出水,若尧之洪水,望帝不能治。使鳖灵决玉山,民得安处。”

李冰能够在蜀地取得成功,既因为他拥有过人的智慧和学识,也由于蜀地先民们的治水经验和前期积累,为他日后修建都江堰提供了重要借鉴。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采访人员闫雯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