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杀手”威胁中国玉米主产区( 三 )

河南省植物检疫站相关人士于5月17日告诉界面新闻,目前河南各地正展开搜寻,由于这种虫和其他虫子很相似,不好确定,尚未有具体的数据。此外,河南农业厅已向各地植保站发布《关于加强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植保站开展草地贪夜蛾普查,密切加强监测防控。

值得提及的是,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信息生态课题组曾于2019年5月2日在bioRxiv服务器发布《基于轨迹分析方法对我国东部地区入侵性害虫草地贪夜蛾迁飞路径的预测》。根据预测,草地贪夜蛾将通过东、西两条路径进入我国北方玉米主产区。其西线路径为从缅甸进入云南,经贵州进入四川、重庆、河南,甚至到达陕西、山西;东线路径,从越南、老挝、泰国进入两广,依靠强劲的西南风,直达长江流域、淮河流域,进入我国玉米主产区华北平原,甚至东北平原。

江幸福介绍,以草地贪夜蛾在其他国家的对玉米造成的产量损失经验来看,在美国它通常能够造成20%的玉米产量损失,而在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一些国家,造成经济损失将更大,大概会到30%到70%左右,其中区别取决于防控技术的高低。

“迁飞害虫的爆发特点就是一旦监测不到位,那么害虫可能会在一夜之内把植物叶片吃光。”江幸福告诉界面新闻,“这是有历史教训的,2012年中国本土的东方黏虫就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资料显示,2012年,中国玉米主产区曾爆发虫灾,导致北方局部地区玉米出现绝收,粘虫发生面积近5000万亩,严重发生面积650万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