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德涌来了一群小河长( 二 )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王楚涵、杜娟(除署名外)

课堂学习:微纳米气泡发生器等技术

“上下学的时候会经过这条河涌,之前我还不知道它叫猎德涌,而且我还把涌(chōng)读成了涌(yǒng)。” 五年级的阮子淇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在广州市绿点公益环保促进会的推动下,天河区冼村小学11位同学,在去年12月组建了“民间小河长”探究性学习小组,阮子淇便是其中一员。探究性学习小组开设的“河涌知识小课堂”,让阮子淇真正走近了学校旁的猎德涌,也为她打开了一扇了解水、保护水的大门。

在阮子淇记忆里,两三年前的猎德涌像一条臭水沟,每次经过都得捏着鼻子走。如今猎德涌变清澈了,也没有了臭味。通过“河涌知识小课堂”,阮子淇了解到,原来河道治理这么有趣而神奇,并不是她想象中的挖挖淤泥、捞捞垃圾这么简单,需要用到很多科技。“像老师上课给我们讲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它可以增加水里的氧气,让水里的鱼虾和微生物生长得更好。还有‘八爪鱼’漂浮物自动清洁船,它有两个长长的手臂,能将涌面漂浮的垃圾一网打尽,还有……”说起这些河涌小知识,阮子淇兴奋得手舞足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