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查长江排污口 无人机放大招 ——访卫星环境应用中心航空遥感部副主任杨海军( 四 )

由解译人员勾画出来的长江入河排污口及岸线开发利用图像 叶晓婷/摄

杨海军介绍 , 在确认排查之前 , 要首先确定无人机的飞行范围 , 长江干流和主要支流以两侧现状岸线为基准 , 向陆地一侧延伸2公里 , 包括所有人工岸线(城镇岸线、渔业岸线等)、自然岸线(滩涂、湿地等)和江心岛 , 太湖排查范围为湖堤轴线外延2公里 。 另外 , 还可根据产业布局、排污特征等实际情况适当扩大范围 。

时效快可操作性强 分辨率精准到10厘米

与以往不同 , 此次试点工作中 , 不仅有拉网式现场人工排查 , 还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红外热感应、无人船声呐扫描、管道机器人等技术设备辅助排查 , 是一场空、地、水下立体式的“大体检” 。 相较于其他遥感设备 , 无人机监测的优势体现在哪些地方?

杨海军指出 , 无人机不仅可用来进行常规监测 , 在应急监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 他向记者举了个例子:“无人机监测时效性高 , 如果用卫星遥感监测 , 分辨率低、时效慢、可操作性弱 。 精准分辨率在0.3米时 , 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覆盖一次 。 而无人机监测 , 只要需要 , 随时都可以覆盖 , 且分辨率在0.1米左右 , 比卫星遥感分辨率要高 , 在应急监测方面 , 像青岛溢油 , 用无人机飞完以后才发现外面还有好多露点 , 还有好多没有清理的东西 。 在日常监测中 , 818个县域的生态环境监测就是无人机和卫星相互配合来完成工作的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