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断供”?华为芯片影响几何( 三 )

早年移动市场竞争激烈,为了差异化,也为了摆脱Arm对产业发展进程的限制,高通、三星曾在Arm架构基础上自研了新的架构,并将这个架构应用于自身产品上。最典型的是高通,其在骁龙820处理器上开始使用自研架构Kryo,逐步脱离了Arm的节奏。但对于华为来说,其在麒麟960产品上仍未采用自主架构,而是沿用了Arm公版。

对于这样的差异,是Arm授权模式程度不同所导致。目前业内普遍的主要有三种模式,即架构授权、软核授权和硬核授权。不同的是,软核授权类似于一个装修好的房子,你可以添几件家具,也可以直接入住,而架构授权意味着,房间只是毛坯房,你需要自己做设计和装修施工。上述自研的模式就是“毛坯房”,这对企业来说需要一定的技术实力。

2011年8月,华为海思半导体获得Arm授权。这是华为芯片业务发展的转折点,海思的核心处理器芯片开始能够逐步支撑自身终端业务,并且凭借Arm的授权,海思开始尝试为华为手机以外的终端产品提供芯片产品。2019年,华为发布首款Arm架构的服务器CPU鲲鹏920。

截至目前,华为对外公布的是,华为获得了Arm v8的永久授权。资料显示,Arm v8是Arm的32/64位指令集产品,目前主流移动芯片皆出自于此。一张网络上传播的照片显示,华为曾披露其可以完全自主设计Arm处理器,掌握核心技术和完整知识产权,具有长期研发的能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