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频踩“雷股” 公募操盘手“重修”风控课程( 四 )

就此,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伸冤”般表示,几乎每家基金公司都有投委会,行业研究员,基金经理自己也会出去调研,选股不说全部但大多数都比较慎重,尤其是重仓股。拿某家公司重仓金正大来说,作为持有几近达到10%上限的第一大重仓股,买入前一定构建了比较明确的投资逻辑。据他了解,对于该股,基金经理看重的是该公司农业上一体化平台的发展机会,且认为无论是估值还是财务数据上反映的基本面都是具有一定安全垫的。

“只是没想到,公开披露的这个‘安全垫’可能存在问题,据称,公司未披露与关联方的大额资金往来及公司以前年度存在无实物流转的贸易性收入”,他说。

而在多位公募基金经理看来,今年最幸运的是,对于ST等垃圾股的回避,有效减少了很大风险。不难发现,相较于私募基金,公募基金“踩雷”的命中率还是要低很多,最明显的就是体现在持有ST股上。

ST股已进入近年来最严峻的风险兑现时刻。多只ST股票自五月以来一路下跌,更有数只股票期间未曾打开跌停板。二季度以来的跌幅榜显示,35只ST股跌幅超过40%,遍布排名前列,*ST赫美(002356.SZ)、*ST秋林(600891.SH)、*ST华业(600240.SH)短短一个多月跌幅超过了60%,后者中,公募基金一季度末时持有1202万股,属于被动指数基金持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