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首富张士平:创业一生,老兵不死( 二 )

只有初中文化的他,从扛百斤重的棉花包开始,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得到领导重视,晋升之路也颇为顺利。

经过17年的历练,张士平于1981年被提拔为油棉厂厂长,在黄河岸边的小镇开启了传奇的创业历程。

邹平县盛产棉花,棉油厂很多,但是张士平管理的棉油厂由县供销社主管,是经营最差的一个。面对这个烂摊子,走马上任厂长的第一天,他就开始大刀阔斧搞改革。

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但是在当时计划经济的时代背景下,生产和人力的效率低下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想要在根源上解决,需要权衡好各方利益。

当时的油棉厂的生意模式很简单——收棉花、加工棉花、卖棉花。这就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收购旺季人员忙不过来,淡季时大家又无所事事。

所以张士平的第一把火是让生产可以持续。适逢国家把粮油放开,油棉厂刚好有榨油机可以榨油,于是他把生产从棉花加工拓展到大豆、花生等油料加工。

第二把火是提升工人的积极性。他打破大锅饭制度,实施超定额计件工资制度,多劳多得调动工人积极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