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心守护梅沙湾海底“瑰宝”( 二 )

“那时我们一帮从小长大的伙伴,经常结伴出海游玩,看到海面上漂浮的垃圾非常痛心。”杨旭聪说,“为何不成立一支队伍来维护海洋清洁呢?大家在游玩的同时还能向社会传递正能量。”怀着对这片土地与大海深厚的感情,杨旭聪召集朋友组建起深圳市第一支海洋环保义工队,并逐渐扩大规模,发展成为如今的海洋生态环保服务中心。

2012年,在一次下海清洁海底垃圾活动中,杨旭聪团队惊喜地发现珊瑚重现梅沙海底。零星的珊瑚再次唤起了他童年对这片“水下美丽花园”的美好回忆。杨旭聪告诉采访人员,“珊瑚的消失和重现是生态环境变化的一面镜子。近年来,盐田区委区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和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强,梅沙的珊瑚群正在慢慢恢复。”

然而,珊瑚保育并非易事。珊瑚对生长环境要求非常苛刻,且自身生长速度非常缓慢,想要珊瑚连成片,就意味着要长期保持大梅沙海域水质优良。

为了保护梅沙海底这块“瑰宝”,杨旭聪团队绞尽了脑汁。2016年6月,海洋生态环保服务中心正式启动了大梅沙珊瑚种植和保育项目,用人工干预的方式,加快修护梅沙海域珊瑚生态系统。2017年5月,中心主导举办了首届梅沙国际珊瑚节,目前已投放人工珊瑚礁20座,种植珊瑚苗5000株。“陆地种树,海底种珊瑚。我们提出了‘看珊瑚到梅沙’的口号。今年种植珊瑚的目标是5000株到10000株,5年之内把梅沙海底的珊瑚连成片。”杨旭聪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