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贝聿铭大师的一面之缘( 二 )

老派的美籍华人早年都有不幸,许多人的前辈都是卖到美国的劳工;而贝家则不然,连续若干代的富翁,出身豪门,祖籍是人杰地灵的苏州。至少在明中叶时,贝家就在苏州开始了行医卖药,到了乾隆年间,苏州依地势之优,贝家依中药之利,成为富甲一方的富翁。

到贝聿铭祖父贝理泰的时候已是清朝晚期了,同光中兴,资本主义萌芽,使得江南富庶地区生机勃勃。贝理泰在北京为官,因病思乡,回乡一边调理养病,一边负责当地政府税收,人脉与天赋结合,贝理泰的理财才能很快地显露。清亡民国政府建立,贝理泰在1915年成立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开张就亲民,“一银元起开户”,业务迅速兴隆起来,家族因此光大,他的五个儿子、四个孙子都在银行工作,相互提携,风光一时无两。

这些儿子中后来最有名的就是三子贝祖诒,即贝聿铭的父亲。这些年流行一句话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贝聿铭的起跑线显然不同,因为他从小就听祖父说,做事要“全力以赴”,这也成了他一生的座右铭。凡事都有因果,我想贝聿铭先生的一生成就与“全力以赴”显然分不开。

1955年,那一年我出生,贝聿铭先生在纽约成立建筑事务所,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贝聿铭先生在中国广为人知的是他设计的法国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这座在卢浮宫广场突兀而起的看着十分不搭的玻璃建筑,一开始受到了社会极大的争议,至今算起来仅三十年时间。当时贝先生已获得了“普利兹克奖建筑奖”,如果没获过奖估计这个大胆的方案难以通过。这座给他带来争议的建筑,可能是二十世纪全世界最著名的建筑了,今天已成为卢浮宫的标志,那个古老建筑反倒退居二线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