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条歪理: 天气越差, 越要逛地摊,我的两件满意收藏( 二 )

毕竟买家不是非去不可 , 但卖家往往一周就做一次生意 , 尤其是外地赶来的商贩 , 天气再差都要硬着头皮出摊 。 那是一个元旦前的周四 , 零下11度加上5级大风可不是闹着玩的 , 真冷啊 , 我没到公共汽车站就被冻僵了 。 到了报国寺一看 , 果然来的人少了很多 , 转着转着就发现几个生面孔 , 一看神情和打扮 , 八成就是在农闲时收货 , 年前来北京赚点过年钱的农民兄弟 。

我二话不说 , 上去就买到几样小玩意 , 非常便宜 , 因为天气恶劣顾客少 , 所以卖货的只想着赶紧出手 , 只要不赔就成 。 旁边几个卖家一看我是个买主 , 立刻就招呼我过去 。 一来二去还价之后 , 我就买到了这个竹刻臂搁 。 此臂搁瘦长 , 刀法属于浅刻 , 加之上诗下图的形式来说 , 应该是清代晚期的作品 。 先看图案 , 一个老翁头戴斗笠、 身披蓑衣 , 手执钓竿静坐 , 一腿盘、一腿立 , 眯眼微笑 , 怡然自得 , 造型清雅大方 , 刀工简洁流畅 , 一派文人风格.冉看图案上的诗句:“钓得鱼来还放;去 , 鱼知吾乐我知鱼 。

果园尤生.\"绝了!绝的地方不在于借用了庄子和惠子关于“子非鱼 , 安知鱼之乐” 和 “子非 我 , 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这个笛卡尔式的典故 , 而是在于作者的超凡精神境界 。 网上一搜这两句诗 , 没有 , 说明很可能是原创 , 至少不是名人诗句.诗句体现了作者用佛心来对待众生 , 和所钓之鱼如君子之交一般惺惺相惜 , 暗含了得失的哲学命题 。 放手失去的是鱼 , 而得到的不光是快乐 , 更是和鱼儿的精神交流 , 用一种物质层面的“放”阐释精神层面的“得”同时从艺术上达到了“物我交融、无物无我、天人合-” 的陶然境界 。 短短两句诗就包含了儒的风雅、 佛的慈悲、道的辩证 。 一般古代文人用号自称 , “果园先生” 这个署名也应该是个“号” 但是很遗憾一直没能查到此人是谁 , 还望大家赐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