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韶峰:科技公司赋能是传统银行的新机遇( 三 )

通过这种方式来合作,实际上银行获取的只是资产而已,而不是客户,这里的差异在哪里?客户是可以重复让你产生源源不断的资产,而常规意义上的同业投资就这一次,之后就没有了。其实我很多场合都跟传统银行的领导讲过,到底做的是同业业务还是零售业务?说实话他们也很无奈,首先很多小银行活得很差,零售跟人家合作做对公零售,甚至挽救了一些小的银行的命运。

但是我们要思考一个话题,对待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你到底是把它当同业对待,还是希望它给你做科技赋能?长期要思考这个问题。零售和对公的最大区别在哪里?零售是技术驱动的事情,80%都是自动化完成的。对于比较有远见的银行家你获取短期利润的同时,应该要求科技公司给你赋能,这样你就能重复产生资产,而不是一笔投资。一个大数据赋能、人工智能机器模型学习的赋能,但是到了下半场已经开始了,这是我认为传统银行的新机遇。我作为互联网出身的人也不认为有明显优势。在中小微企业融资这块,传统银行没有明显的差距,至少当年是这样,过两年不好说。

第一看流量,虽然我们有很多互联网巨头,蚂蚁金服这样的。即使这样的巨头掌握的中小企业的个数还是占很小的部分,互联网公司其实并不占绝对的流量优势。但是为什么那么多大互联网公司愿意进军产业互联网?就是因为他们知道这一点是传统互联网公司不占绝对优势的部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