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一丈红 却是端午花( 三 )

今天,我们于夏日时常能见到的蜀葵都已是栽培种,野生蜀葵在巴山蜀水间却是再也踪迹难寻了,抛开古籍的记录就连蜀葵的身世也会变得迷离,不过却也证明了我国栽培蜀葵的历史极为悠久。野生的蜀葵曾在中国南方平原中生长繁衍,随着平原被人类利用开发,无数野生物种的栖息地被占用,它们或是灭绝或是退隐于山野,而生性强健易活的蜀葵却很好地适应了人类生活的环境,于是褪去野性,大隐于市,泯然众人矣。

蜀葵因其高大,可达丈许,花多红色,又被唤作“一丈红”。它们的花期很长,盛花期通常在端午前后,所以它也成为了端午节代表花卉,也被誉为“端午花”。明末杨穆的《西墅杂记》记载,成化年间有倭国使者来华,遇栏前蜀葵却不识,于是题诗写道:

花如木槿花相似,叶比芙蓉叶一般。

五尺栏杆遮不尽,尚留一半与人看。

虽然有这样一个能写汉诗不识蜀葵的外国人的故事,蜀葵却是最早走出中国国门的观赏物种之一,早在15世纪,蜀葵便被引种到了欧洲,并在欧洲宫廷园林中广为栽植,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师提香、印象派大师梵高和莫奈都画过蜀葵的作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