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继续实现发展趋同与赶超( 四 )

蔡昉对从现在开始到2050年中国的潜在增长率做了一个估算,可以看到回归均值的长期趋势。但是,这个过程是长期而缓慢的,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的经济增长将显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至少仍属于中高速。“中国经济中近期趋势与‘回归’无关”。

所谓“趋同假说”指的是“索洛预期”,该理论从资本报酬递减规律出发,预期由于资本报酬递减,经济落后的国家一旦获得发展所需的资金,便可以实现比发达国家更快的经济增长,而这一赶超的结果便是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趋同。

对于这个观点,蔡昉指出,在1990年之前,从未出现过世界趋同的现象,而只有发达国家内部或者最不发达国家内部的各自趋同,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之间并没有趋同。1990年之后,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力度加大和前苏东地区国家加入到世界市场当中,中国参与国际分工,才真正出现趋同的现象。

按照趋同的定义,随着人均收入提高,增长减速是必然的。中国虽然已是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但是和发达经济体仍有巨大差距,我们仍然有继续趋同的空间。虽然我们的后发优势变小了,不会再像原来那样保持快速增长,但是,赶超的潜力远没有耗尽,我们需要通过改革保持经济继续增长。“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预计在2050年之前,我们应该保持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上的增长速度,也就意味着回归到均值是几十年后的现象。”蔡昉强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