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河流域比特币矿场泛滥 监管何以失守( 二 )

虽然这一目录尚在征求意见,比特币矿场还并未遭遇“一刀切”,但报道中探访的这些矿场连“合规性”都尚且存疑。这些矿场不仅厂房涉嫌违章搭建,也没有环评手续,更无工商登记,属于典型的“三无”矿场,有的矿场居然可以建在河堤上。这些矿场既危害防洪安全、环境安全,也带来了偷漏税款、违规用电、消防安全等诸多隐患。

“三无”矿场显然属于依法取缔之列。事实上,根据康定市经信局的说法,甘孜州不允许比特币挖矿,他们目前也未收到相关项目的备案。但是,就在当地监管部门眼皮子底下,“三无”矿场却遍地开花。这背后是监管的失守。

那么,监管失守是如何发生的?媒体报道中就提到一个细节,就当地水电站建厂房开比特币矿场未履行环评手续的问题,该市生态环境局给出的答复是,目前厂房已经修建完毕,违建应由住建部门监管;市住建局表示,他们监管范围为规划内的建设用地,水电站主管部门为发改委;市发改委则回应称,他们只对在建项目进行审批和监管。

一个并不复杂的问题,就像皮球一样,被当地几个部门踢来踢去,也难怪多年以来,当地比特币挖矿产业一直“欣欣向荣”。这种监管暧昧的背后,恐怕还是利益的驱动——挖矿产业对于地方经济发展、能源过剩都有利而无弊,有关方面自然难有严格监管的动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