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人民日报的微信新功能,究竟是个什么鬼?( 四 )

晓程序观察(yinghoo-tech)和多位用户、微信生态从业者聊了一下这个问题 , 引起用户“恐慌”的 , 是该产品的产品逻辑 。

过去 , 看一看里的内容均以时间轴为主线进行排列 , 用户阅读该页面 , 体验就像刷朋友圈 , 用户戳进来的动力是看一看最近朋友们都在读什么文章 。 而现在这一页面的内容呈现方式则以人为单位 , 将好友过去点赞的内容 , 聚合到一起 , 强化、放大了用户人设 , 从而 , 用户戳进来的目的变成了 , 看看哪些朋友在看什么文章 。

这种心理的转变 , 无疑让用户产生曝露隐私的感觉 。

举个例子 , 你每天下班回家 , 要路过一个小卖部 , 跟店老板也很熟 , 从来没觉得有什么问题 。 突然有一天 , 小卖部老板竖了一块牌子 , 登记了你每周有5天会走过这条路 , 所有人来往的人都看得到 。 这时 , 鸡皮疙瘩是否爬满了全身?

于是 , 你很可能会做出3种反应:

· 从此不走这条路;

· 再走这条路时 , 小心谨慎 , 不让小卖部老板看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