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这堂思政课老少咸宜( 二 )

学生自创“未来的建筑”

昨日上午,采访人员和东风东路小学的少先队员们,共同走进了位于华南理工大学何镜堂工作室。别看工作室占地面积不大,内部颇具设计感。

参观中有细心的学生发现,工作室中有6栋古老的坡屋顶建筑与其他建筑相比别具一格。何镜堂院士告诉同学们,那是由1932年当时的中山大学校舍改造而来。

“当时我们决定对这6栋历史建筑进行改造,前提是外形、设计、基本原貌都不能改变,我们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将它们变成了现在的工作室,此后在这里做研究、做设计、培养研究生,现在这里还成了一个科普基地。”何镜堂告诉学生们。

在一间不大的展览室内,何镜堂还向学生们介绍了自己曾经参与设计的建筑作品。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深圳科学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江南大学,甚至就在身边的南越王墓博物馆……学生们惊讶于自己曾经见到的很多建筑,都是出自何镜堂院士之手。

另一个令全场瞩目焦点,是两位五年级学生自己设计、并用乐高积木手动拼装而成的一个位于郊外的别墅建筑,这个作品被他们称之为“未来的建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