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零食”来袭 中国人一年吃掉2万亿元( 三 )

95后爱创意 网红零食带流量

对于95后来说,小众、个性的美食产品更受青睐。这一人群关注产品与自身的相关性、趣味化的名称、独特包装的设计以及创新的产品口味,这些可以让零食自带流量。

“考古巧克力”要先用铲子敲开巧克力外壳,铲开中层的巧克力粉就可以看到藏在深处的恐龙骨架。除了外壳、骨架本身就是可以食用的巧克力之外,粉尘状的巧克力粉也可以冲泡饮用。“CD唱片水果巧克力”一度以“美貌”占据网红零食C位。酸甜的橙子、猕猴桃、草莓搭配同色系的巧克力让人无法拒绝。不过,这类食品吸引人的地方恐怕只有颜值,美食博主试吃的结果往往是“味道还是熟悉的味道,并没什么特别之处”。

在零食领域,新奇的文案带货效应堪称惊人。“单身狗粮”其实就是薯片穿了个带噱头的“马甲”,“死神辣条”“地狱麻花”“魔鬼辣棒棒糖”更是挑战味觉极限,成为美食博主最爱试吃的零食种类。

国际化成新特征 国产老品牌焕新春

国际化是零食变迁的又一个特征。一家意大利的巧克力品牌,做出了书、雪茄等形状的巧克力,备受关注;日本即食蟹柳,拆开就可以直接吃,厚实的肉质口感好,也可以加在泡面里;韩国的香蕉米酒、蜂蜜黄油薯片、芥末杏仁、“老网红”火鸡面都是年轻人的心头好;而从泰国711便利店火起来的香蕉脆、调味海苔、鱿鱼片,得益于电商平台的发展,在国内也能随时买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