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深度创新推动文艺发展(高峰之路)( 二 )

文学艺术领域更是如此。历史上那些文学艺术大师,无不对传统拥有深切认识和深刻把握,进而创作出伟大作品。我们知道京剧大师杨小楼深刻领悟并继承其义父谭鑫培、师傅俞菊笙和父亲杨月楼的艺术,但容易忽视梅兰芳童年时期刻苦学艺、成名后仍敦请名家学习昆曲经典的经历,而这正是梅兰芳日后成为大家的关键。许多京剧舞台上的名家同样如此,谭元寿、尚长荣、刘长瑜等表演艺术家深厚的传统功底,为同时期京剧演员所赞叹。即使现代派名家也不例外:以抽象艺术著称的毕加索素描表现出令人惊叹的写实功力,意识流小说《尤利西斯》则反映出乔伊斯对古希腊经典烂熟于心。

可以说,无论哪个民族、时代的文艺家,善用传统积累都是文艺高峰得以出现的重要前提。只有深刻理解与把握前人经典基础之上的创新,才是真正推动文艺事业向正确方向前行的内在动力。

文化是一条持续不断且永不停顿的河流,文学艺术必须从传统基石出发,因为人类对文艺的认知与接受,需要心理和情感的积淀。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欧洲现代艺术思想萌发,其特点之一是夸张地声称要把传统“从现代生活的轮船上扔下去”,而后出现的一些艺术流派更片面夸张强调创新的观念。然而只要冷静客观观察就会发现,这种观念和创作其实有教育和市场为其缓冲。确保新探索不至冲垮传统堤坝的,是恪守规范的系统教育。如果简单地、生吞活剥地理解艺术创新,误以为创新就是另起炉灶、从零开始,没有继承和守成,文艺创作就会陷入误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