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站产的电用不完,都去哪了?难道也在“充电宝”里吗( 五 )

04业内对电力储能技术的成熟度判断偏乐观

电力储能项目的成功需要从功能性和经济性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 一方面 , 储能系统的功能要满足客户需求 , 比如削峰填谷、调频等功能;在经济性方面 , 在约定的时间内储能系统通过运营实现成本回收 , 并在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储能系统能稳定运营让客户获得收益 。

储能系统的功能性验证相对比较容易 , 而经济性验证则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 储能系统的经济性是对储能系统稳定性的考验 。 只有长时间的观察记录才能获得诸如无故障运行时间、日常维护成本、调度成功率等具有统计性质的关键指标 。

在媒体上经常能看到某某储能项目成功并网的报道 。 这类报道给人们一种电力储能技术已经成熟的感觉 。 但事实上 , 储能系统的成功并网仅仅是储能系统的功能性得到了验证 。 储能系统的经济性 , 或者说稳定性 , 目前还没有运行数据做正面支撑 。

任何技术在真正大规模推广之前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成长完善过程 。 以动力电池为例 , 2009年至2012年 , 科技部、财政部、发改委、工信息部共同推动了“十城千辆”工程 , 在2012年 , 国务院印发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 , 2014年之后推动动力电池发展的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密集发布 。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 , 动力电池是在全社会高度关注 , 政、产、学、研共同努力 , 积极推进之下 , 在经过10年的时间才基本实现了规模化应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