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洁茹:用食物写故乡

周洁茹:用食物写故乡

周洁茹写故乡,是一种疏淡高古的张岱式小品文笔法,写时间凋零中难以割舍的亲情和乡思。周洁茹写故乡,离不开三个关键词:双亲、饮食和回望。

饮食散文在中国散文中也是浩浩荡荡的一脉。李渔的《闲情偶寄·饮馔部》谈饮食,不在大快朵颐的口腹之欲,而在一份士大夫的情趣和妙悟。清代以降,中国散文家谈饮食,很少脱于李渔式的情趣和妙悟。

周洁茹通过饮食谈故乡,与他们却大不相同。由食物谈故乡,在她也不仅是表达舌头上的乡愁,更是通过饮食发出人在时间中日益懂得却又日益凋零的恒古感慨。“回家过新年的前三天,我的牙突然坏了”,这是《牙》的开头。“我回家的意义,一是看父母,二是吃好吃的,我也想不出来第三个意义。一年一次的盼望,竟然毁在一颗牙里”。这里,牙/吃/家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关系,周洁茹找到了“牙”这个巧妙的点,撬动了食物与故乡与亲情的齿轮,并让它突然缺位而由失衡创造意义。再看《鱼片干》,父亲已经吃不动最爱吃的鱼片干了。食物真的是牙齿的记忆,于是想起了童年时父亲每个周末总能买到一只烧鸡,“那可是全世界最好吃的烧鸡”。可是后来,满世界都可以买到烧鸡,“我们都觉得,烧鸡越来越不好吃了”。她还是忍不住把伤感说出来,坏掉的牙和不好吃了的烧鸡背后,满满都是时间节节燃尽的味道。这就是周洁茹的食物和故乡,她总是轻松地拎出一个故乡食物的线头,信笔拉拽,最后拉出的莫不是时间已逝的疼痛。且再看这一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