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几千年前就发明了陶瓷,却没有发明出玻璃,这是为什么?( 五 )

釉对陶瓷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 陶瓷上的釉是一种附着在胚体上的玻璃质层 , 釉是古代用含钙石头或者贝壳粉与炭灰合成的原料 , 用水把原料磨粉后调制成糊状液态 , 把它涂在胚体表面经过高温烧制 , 在高温下釉会变成玻璃态物质附着在胚体上 , 温度下降后釉会在陶瓷表面形成玻璃质薄层 , 上釉后陶瓷表面更加光亮紧密 , 能提高强度 , 防水等作用 。

玻璃

玻璃是由多种化学物质融合在一起而成的(原料有:纯碱 , 石灰石 , 石英沙等等) , 因为属于混合体 , 所以没有固定熔点 , 温度在600℃--800℃开始融化从固态变成流体状态 。

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石英砂 , 但石英砂的熔点在1700℃ , 这样的温度古代的熔炉是达不到的 , 通过在原料中添加助燃剂纯碱 , 草木灰 , 还要添加稳定剂石英石 , 就能制造出玻璃 , 但那时候由于制造工艺的限制 , 玻璃纯度都不高 , 内部还要很多气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