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梨黑点病的原因是什么?( 二 )

二、发病规律

梨黑点病多在套袋梨果上发生 , 病菌多于幼果套袋前开始侵染 。 一般在每年6月中旬开始发病 , 7—8月正值果实快速生长期 , 进入危害高峰 。 病原菌随雨水、药液沿果柄进入梨袋内 , 聚集在萼洼部 , 水分不易蒸腾散失 , 袋内环境的温度、湿度增高 , 加之果肉细嫩 , 病菌从果实皮孔侵入而造成危害 。 果实膨大至近成熟期 , 随着气温增高和雨季的到来 , 袋内湿度大、透气性差 , 非常适合病原菌的生长繁殖 , 尤其在雨后发病快、危害重 。 果实采摘后和储藏期病斑不再扩大蔓延 。

三、综合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 。 (1)清园:清除园内枯枝、落叶、杂草 , 捡拾落果 , 清除病死枝和枯死枝 , 刮除有病的树皮 , 并带出园外销毁或集中深埋 , 可减少翌年病菌基数 , 降低病害发生率 。 (2)增施有机肥:每产100公斤梨果施有机肥100~150公斤;合理追施化肥 , 结合秋施基肥将化肥与有机肥充分混合均匀后施入土壤;8月下旬及时追施磷、钾肥 , 以增强树势 , 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 。 (3)选用优质果袋:塑料袋每个袋有针孔100个左右;双层纸袋要具备适当的通透性和较好的疏水性 , 外袋纸质要厚薄适中、柔软细韧、透气性好、遮光性强、不渗水 , 经得起风吹日晒 , 内袋以红色蜡纸为宜 , 涂蜡要均匀 , 高温下不溶化 。 (4)推迟套袋时间:实践证明 , 梨果套袋早 , 黑点病发生严重;套袋晚 , 发病轻 。 一般在5月中旬左右开始套袋 。 宜选用防水隔热、透气性好、柔韧度高、防虫效果好的优质纸袋 。 不要在高温干旱和湿度太大的条件下套袋 , 严禁在果面有露水和药液未干时套袋 。 套袋前若土壤干旱 , 应浇一次透水 , 防止果实日灼 。 套袋时果袋要鼓起 , 使幼果在袋内悬空 , 袋口要扎紧扎严 。 (5)合理修剪 , 科学留果 , 合理负载:冬夏修剪时 , 疏除交叉重叠的枝条 , 调整树体结构 , 改善梨园群体和个体的光照条件 , 保证树冠内通风透光良好 , 培养健壮的树势 。 (6)雨后检查:在7—9月降水较多的果园 , 雨后要及时检查果袋 , 发现排水孔过小、袋内有积水时 , 应适当剪大排水孔 , 以排除袋内积水 , 利于透气 。 对被雨水冲刷坏粘贴在果面上的果袋 , 要及时清除干净 , 另套新袋 。 同时做好排水工作 , 避免果园内长时间积水 。 (7)果园生草:在果树行间种植苜蓿、三叶草或矮秆作物豆类、花生等 , 可改善土壤结构 , 形成适宜的田间小气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