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石碑揭开都江堰古街名传奇( 六 )

那么,此次发现石碑上的并蒂莲是否就是张笏所画呢?1920年3月又何以反常地开出大红并蒂莲花?又是哪一位县知事题写了词作?又是一连串的未解之谜。

石碑背面刻有“建”“设”

笔力雄健却不知何人所书

为了进一步了解石碑的来龙去脉,笔者走访了几位自小生活在灌县古城的老人。据今年85岁的张德信老人讲,他自小就居住瑞莲街,与国学大师罗骏声(1873年—1950年)居住的四合大院相邻,小时候确实见过这块石碑,也知道“贾不山”家里发生的故事,但石碑究竟何时被拆除,他已记忆不清。今年75岁的宋道华老人回忆,他印象很深的是石碑两侧有一副对联,应该是一座小型的牌坊。至于拆除的时间,他估计是上世纪60年代,其原由可能是当时的市政建设所致。而今年77岁的曾德和老人讲,他小时亲眼见过瑞莲街有一个不大的池塘,内有假山,至于是不是贾思徽的池塘,就不得而知了。

张德信老人告诉笔者,当时的瑞莲街并不十分繁华,临街的铺面有很多是作为居住之用,也有商铺售卖米、酒之类,他父亲是一名裁缝,年老后,也在瑞莲街做一些小生意。民国时的瑞莲街,住着爱写诗的前清秀才,人们都叫他“贾不山”。没隔多远,住着曾是郭沫若老师的国学大师罗骏声,张德信老人说他留着很长的胡子,实在有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