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昔阳盘活农村“沉睡土地” 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二 )

昔阳县按照“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工作思路,通过资金统筹整合,集中开展高标准农田整治,不断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提高耕地质量,新增高等别耕地面积,有效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同时注重“质量共抓”,强调建设质量,加强资金监管,努力建成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保证在前两年全部完成13.13万亩任务。截至目前,全县高标准农田已建成9.8万亩,2019计划完成3.5万亩。

土地,是农业的命脉,也是乡村振兴最重要的资源。土地综合整治是此次攻坚行动中最难啃的硬骨头。该县紧紧扭住土地开发这个“牛鼻子”,按照“三年任务一年完成”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土地开发“三大模式”,让“沉睡土地”重新焕发新生机。截至目前,该县已全部完成2018年市定的4051.05亩任务,通过自主造地新增耕地5228亩。

昔阳县以民间资本自主化、专业公司合作化及集体土地区域化的“三大模式”走出土地开发新路径。该县探索推行以县级财政补助为辅、社会资本投入为主的耕地开发新机制,对社会投资新造的耕地,县财政分别给予旱地50%、水地70%的资金补助,有效调动了社会资本投入造地的积极性,解决了各自为战、投入不足的问题,实现了集体、大户、政府三方受益。县政府与国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通过县农发行融资对土地开发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行委托代建,全方位实施,全过程管理,解决了民间资本投入乏力、工程实施标准不高等问题,实现了土地整治投资多元化和项目实施模式多样化。充分发挥乡村两级统筹组织作用,打破户与户、村与村、乡与乡的界限,通过补改结合和综合整治,使土地实现小块变大块、零散变集中、粗放变集约、低效变高效。昔阳县结合乡村振兴,先行打造“一带一廊”,以点带面、区域辐射,形成全域土地整治大格局。“一带”就是打造大寨镇南峪—北亩—郭庄—马家沟等村的美丽乡村示范带,土地开发规模达到2500亩;“一廊”就是打造闫庄乡、东冶头镇杨赵河河道治理和土地开发相结合的现代农业走廊,治理河道8公里,新增耕地600余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