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十年,国产“钢铁穿山甲”何以跻身世界之强?( 四 )

我们再看一个短片,看它具体是怎么工作的。

十几年前,中国不能够自主研发制造盾构机。从2000年开始,中国开始新一轮的地铁、铁路和公路的大规模建设,这时候我们需要大量的盾构设备。

当时就需要大量从国外进口。中国如果没有自己的盾构机,那么工程建设的进度就得不到保障,技术也受制于人。

短短十年,国产“钢铁穿山甲”何以跻身世界之强?

首先,国外的设备,非常昂贵。左边的第一张图的盾构机用于秦岭隧道建设,是当时中国最贵的一台设备,花费了3.5亿人民币的外汇。

第二,国外的设备,研发设计人员多在海外,对中国的工程地质不是很了解,不能够根据我们的工程地质进行一些针对性的设计。比如右上第二张图,是用于广州地铁建设的一台盾构机。广州有一种特殊的土层叫“红层”,特别黏。所以盾构机的刀盘非常容易堵住,就没法前进。

第三,国外的设备,生产周期特别长。他们要签订合同以后,才开始准备原材料——所以说一台地铁盾构机,它的生产周期从签订合同到交付,总共需要12个月。而我们现在需要多久呢?只需要5到6个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