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5G与国际贸易:变局中的语音芯片( 五 )

顺着这个逻辑向下推演,意味着虽然今天音箱是AI语音芯片的核心市场,但未来可能会让无数电子设备都需要AI语音芯片。甚至于是否有这样的可能,今天我们其实已经习惯了所有屏幕都是触屏,有一两块非触屏都要在旁边写清楚。而未来可能每一块语音芯片都需要是AI语音芯片——人类需要每一个设备都不只能发声,而是能交流,能理解。

如果这个逻辑成立的话,那么语音芯片产业链将面临大规模洗牌,只能生产传统语音IC的企业将无法立足。今天处在产业变局的原始阶段,同时也是中国语音芯片产业,变革自身产业链位置的最大机会之一。

当然,瞄准这个机会的并不只有中国公司,但至少大家的机会是相对来说均等的。在此刻,已经有几路人马杀奔了AI语音芯片这个刚刚有兴起苗头的市场。

首先是芯片厂商们。随着智能音箱的崛起,抓住机会的芯片厂商又迎来了一轮增长。目前获利最多的是台湾地区的联发科,在全球智能音箱芯片中占据了超过70%的市场份额。而大陆的杭州国芯、晶晨科技等芯片企业也在发力这一领域。

一般来说,芯片厂商的优势在于AI语音芯片其实并不需要特别难的技术门槛,而且对量产能力和成本把控能力具有相当强的要求,这些都是芯片企业的强势。而对于新技术的理解,尤其是对AI算法的融合,则成为了芯片厂商的短板,因此与AI公司的合作往往成为了今天的主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