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财政部突击查账,哪些上市药企会害怕?( 二 )

如何做到二者的平衡,成为2018年3月新成立的国家医疗保障局的重要工作。短短一年多来,国家医保局迅速出击,招招拿捏到要害。

第一步,带量集采。

2018年9月,国家医疗保障局通过谈判将17种抗癌药纳入国家医保,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方案,探索完善药品集中采购机制和以市场为主导的药价形成机制,在北上广深等“4+7”城市对通过一致性评价的31种仿制药进行带量采购,药价平均降幅达到52%。一时间,中标的和未中标的A股药企均遭到了恐慌性抛盘。

第二步,财报挤水分。

据各上市公司2018年年报,医药类企业2018年销售费用占营收比例平均为16.72%。相当一部分药企的销售费用占营收比例超过30%。众所周知,营销费藏污纳垢,一些实质上的回扣返利都通过营销费,而学术推广、会议等,更成了面向医务人员的福利。很显然,国家医疗保障局并不打算承担这部分成本。

这次,国家医疗保障局找了个帮手。财政部官方网站近日发布最新工作状态显示,将开展2019年度医药行业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从6月至7月,财政部将组织部分监管局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开展医药行业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财政部方面表示,此次检查对象的来源,是此前财政部监督评价局会同国家医疗保障局基金监管司,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要求,共同随机抽取了77户医药企业检查名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