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援被端,能否终结刷量时代?( 三 )

1、平台要有更多作为 。

微博不是在蔡徐坤“1亿转发”事件后才关注到平台上的刷量现象 。 2018年初 , 微博就在日常监控中就发现了大量的异常违规行为 , 并通过技术手段确认这些行为是通过星援App操作 。 请注意“日常监控”这四个字 。 这说明对刷量行为的管理 , 已经纳入到微博的运营体系当中 。

实际上 , 从2014年开始微博就在强化反垃圾机制 , 控制和处理“水军”行为 。 但这仅限于平台内 , 是事后处理而非事前预防 。 因为尽管刷量行为发生在微博上 , 但交易过程却涉及多个平台 , 而微博只对发生在自己平台上的行为有管理权限 。 也就是说 , 微博只能“灭火” , 却无法“防火” 。

尽管如此 , 平台仍是“反刷量”最直接的责任人 。 毕竟刷量行为发生在平台上 , 大量证据也掌握在平台手里 。 综合媒体的报道来看 , 微博是从2018年5月开始收集星援App的相关证据 , 11月向警方报案 , 而央视曝光蔡徐坤微博转发过亿是在2019年2月 。 也就是说 , 微博通过法律手段刷量行为 , 并不是迫于舆论压力 , 而是早有准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