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br> 草木皆兵,科技企业为什么爱签保密协议?( 三 )

关于保密项目这事儿,科技企业也无法完全界定哪些是机密,哪些是普通信息,一些保守的CEO干脆草木皆兵,把任何的邮件、报告、会议记录统统作为保密项目,以至于,大家都处在非常“压抑”的工作环境中,但尴尬的是,再保守的经营策略,都免不了泄密事件,有人提前知道了新iPhone尺寸,提前生产出一批保护壳,破案之后被判刑2年,还有就是,苹果的研发人员几乎每年都要在适当的时机“弄丢”一步iPhone工程机,不知道是保密原则失效呢,还是苹果精心策划的公关事件,以增加关注度?

各显神通,科技企业有什么保密措施?

科技企业的保密措施,虽然经常会失效,但清醒的经营者,还是会坚持执行保密条款,因为苹果的示范作用,三星、台积电、蓝思科技、富士康等大型企业都逐渐形成自己的保密体系,把一些机密的信息或者普通的信息统统保护起来。总的来说,就是资讯之变态管控,比如在公共场合禁止谈论新产品信息、设计实验室里不允许带手机和摄像机、邮件资料只能在企业局域网内发送,而且全部要加密码...

在面对重大项目时,企业的保密条款更加严苛,比如苹果在研发iPhone或其他产品时,会尽最大努力把员工隔离开来,研究芯片的人,不允许和研究电池的人接触,设计震动器的人,不能和设计排线的人接触,地位最高的操盘手,会编辑出一些不同的项目代码,给到不同的团队,这样有两个好处,首先是大家不知道自己做的是同一款手机,同一个项目,其次,如果出现泄密事件,也可以更好更精准地调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