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拆掉省际道路石墩起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打造区域协同“样板间”( 三 )

“生态绿色”成为当前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核心方向。

在此之前,沪苏浙交界处跨区域协同下的城乡发展、产业协作、设施共享和环境共治取得了哪些实质成果?在先期探索建设进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6月上旬,21世纪经济报道实地走访示范区内的三地企业、社区与园区发现,在《规划纲要》尚未发布之前,区域内已实现多重探索建设,同时也迎来关键的调整准备期。

受访专家表示,“生态绿色”的发展定位,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明确了类似建设德国“黑森林”的低密度高质量发展路径,以此来引领未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不走传统开发区路线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说法最早出现在今年初召开的上海市两会期间。在今年1月27日召开的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明确提出了要设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近乎同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概念也出现在今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在最初两地政府工作报告提及的示范区建设设计框架中,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建设,将聚焦推进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产业协同、生态环境、市场体系等合作项目建设,同时健全养老服务、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的合作机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