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笔下的父亲( 二 )

比及母亲的絮叨和爱哭,父亲更像一座山,他们往往把厚重的情感藏于内心深处,隐忍克制,寡言少语。说得少,做得多,深沉的父爱需要孩子用心才能体会。

1890年,是梵高生命的最后一年。这年,他临摹了米勒的同名作品《人生第一步》。

与米勒原作不同的是,梵高的临摹画中色彩鲜明,大面积采用了自然绿色、黄色和蓝色,蓬勃的生命力喷薄而出。

夏日菜园,繁花盛开,蔬苗萋萋,一位农妇带着小女儿站在栅栏前,迎接劳作归来的父亲。父亲见到女儿,赶忙蹲下身子,朝她热烈地伸出双臂,鼓励女儿一步一步向他走来。这个场景我们多么熟悉。孩子蹒跚学步时,身边的父亲也有过类似之举。人生第一步,当然毫不犹豫地迈向父亲。父亲有力的臂膀,就是我们坚实和安全的避风港。

后印象派大师塞尚曾为父亲画过多幅油画。塞尚一向推崇在作品中表现真实,所以他的作品源泉通常来于自然和人。

塞尚画过《父亲肖像》,还有《读报的父亲》,画面中父亲正面朝向观众,面容安详。还有一幅画的是《侧面读报的画家的父亲》。事实上,一开始,塞尚父亲并不支持塞尚学画,然而塞尚还是很感念父亲,他说:“我很幸运,有一位富有的父亲。绘画不能带给我收入,我还一直在坚持着,就是因为有他的经济支援。”为子女倾囊相助,不计回报,这就是最本能最原始的父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