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场展览讲述“有故事的街上住着有故事的人”听听南昌路的老弄堂故事( 三 )

和小伙伴在弄堂“玩九子”

如今的南昌路在年轻一代的心目中,是何许模样?采访人员采访了在附近上班的青年。经常在南昌路漫步的“80后”白领周婷觉得,这条路窄窄的,沿街开满了各式各样的小店,也有成片的居民区,住的多数是老年人。路的两旁绿树成荫,带来一片幽静,但这种静谧又被过路车辆的来来往往打破。

得知有关南昌路的展览正在举行,“60后”老居民翁卫民心头涌起了许多回忆。研究过史料的他告诉采访人员,南昌路以前叫环龙路,没有这么长。“环龙”是英文Vallon的音译。1911年,法国人Vallon来到上海做飞行表演,但在飞行过程中飞机突然熄火。Vallon原本有跳伞的机会,但他为了避免飞机坠落伤害到围观的群众,将飞机开向空旷处,随机迫降身亡。环龙路的名字,就是为了纪念他而来的。1943年才改名为南昌路。

翁卫民儿时居住在南昌路172号。这条路留给他的印象是“非常安静,难得有车经过,树木茂密粗大”。据他回忆,以前,这里沿街没有什么商店,靠近思南路口的烟杂店是买东西的唯一去处,他在那里买过弹珠、糖果,也为祖母购过1毛3分钱的勇士牌香烟。“当时住在这里的居民很多,往往是年轻父母带着孩子,不像现在都是老年人和打工租户。”当年翁卫民和同伴常常从院子里的台阶走到小平台前,一起温习功课,或者把小平台当桌子、用两块砖和一根晾衣杆作为球网,在花地砖上打乒乓球。最让翁卫民怀念的,则是和小伙伴一起在弄堂玩九子游戏。因此他希望,这场展览能帮助南昌路老居民找回一些旧日的记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