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机器人之父石黑浩:目前难以确定机器人能否具备自主意识( 四 )

“担忧是多余的,任何一个技术的突破会制造更多的机会。”吴海山认为,凡是带着人类情感的工作永远不会消失,尤其是涉及人与人之间交往、交际的,包括类似一些创造的音乐艺术等方面。

而石黑浩的想法更大胆一些,他认为未来几乎所有的工作都可以被机器人所代替,“人类不做工作,可以和其他人交流或者考虑一些哲学问题,比如说考虑人类存在的意义这些事情。”石黑浩指出。

虽然以人类现有的科技发展水平目前还只是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但毫无疑问,未来会逐步向强人工智能方向发展。那么,未来机器人能否像人类一样具备自主意识?

奥田辽介称,目前人类其实还没有看得太清楚究竟到哪个阶段机器人才能拥有自主意识,目前的机器人基本上都是基于数据库,在数据库里面检索最合适的答案,“这都是人类提供的数据库,而不是计算机或者机器人自主地思考、自主地分析而提供的答案”。

人工智能和人的意识究竟有多大差距?史军举了一个例子,在中国,百度大脑每天的计算量约2千亿次,人脑的计算量是43万亿次。此外,人工智能在很多小的场景缺乏应用,没有达到完全的智能或者自动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