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球的上海小囡去哪儿了?( 二 )

1999年,孙雯领衔的中国女足在世界杯决赛中惜败美国,“铿锵玫瑰”自此成了女足的代名词。也是在1999年,新泾中学在原有男队的基础上组建了女子足球队,但发展却是女队后来居上。李佳悦、闫锦锦、闫颖颖……如今走在新泾中学的校园里,你会发现,学校的走廊里贴满了球队输送到各专业队的优秀球员的海报。

作为女足传统项目学校,新泾中学除了能在六年级新生中挑选好的苗子外,还能从周边的北新泾第三小学、哈密路小学、新虹桥小学的毕业生中吸纳人才,生源相比往年也更有保障。“我们会提前了解学生的情况,争取让她们来这里就读,今年估计会有十三四人加入队伍。”马卫民说。

有进也有出,球队如今更要面对人员流失的问题。除了正常的毕业离校之外,学生中途转学是主要因素。伍麟2013年来到新泾中学,几年观察下来,他发现上海的家长已经不太愿意让孩子尤其女孩子踢球,“首先是觉得踢球风吹日晒怕辛苦,更多的是因为学业,怕影响考高中、大学,还担心以后的就业出路”。新泾中学以前采取住训制,这也成为外来务工人员更愿意把孩子送来踢球的主因,“这些家庭情况复杂,平时工作忙没时间管孩子,住校就全交给学校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