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侨机工:用热血铸就国之干城(侨界关注)( 二 )

吴再春,毕业于南洋马来亚华侨星洲道南学校。他放弃了在新加坡的优渥生活,抛别父母妻子回国抗战。在一次运载军火途中,天降大雨、气温极低,汽车突然发生故障。本可以暂时外出躲避,但为了保护军火,他留在车里直至冻僵,献出年仅32岁的生命。

林春材,是马来西亚大富商的儿子,是校篮球、游泳冠军队的队员。得知祖国的战况后,他毅然放弃优渥的生活,用一米九几的身高掩盖自己16岁的年纪,奋斗在滇缅公路的运输前线,直至1942年。此后余生,他选择留在云南生活。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像邱九良、吴再春、林春材这样奋勇报国的南侨机工共有九批,其中不乏年轻有为的大学生、工程师和富商。

陡峭的山崖、无边的炮火、肆虐的细菌……在那条充满死亡气息的运输之路上,南侨机工满怀报国热情,拼尽全力打通了一条抗战生命线。

“他们虽然是小人物,却改变了大历史。”云南师范大学华侨华人研究所副所长夏玉清教授对本报表示:“在滇缅公路紧缺技术人员的危急时刻,华侨克服一切困难,集中整个南洋的力量支援抗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