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圆满落幕( 五 )

的确,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下,京津冀协同取得了可人的成果。不过,协同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博导、特大城市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叶堂林表示,与国际公认的城市群相比,京津冀核心城市与其所在区域的发展差距过大。就京津冀三地政府而言,虽然在协同发展目标上已达成共识,但在跨界生态、跨界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移与承接等方面缺乏紧密的合作机制。

对此,叶堂林建议,按照问题区域的性质和严重性,将京津冀两市一省中的环首都贫困带、重化工业退出区、非首都功能疏解区等问题区域作为重点援助对象,构建纵向和横向相结合的区域援助机制与政策。

此外,应在发挥政府在生态补偿方面的主体和主导作用的同时,完善市场运作的生态补偿机制。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包括建立公共服务互惠机制;建立高层次医疗、科技、教育人才共享机制;建立统一的就业服务信息平台等。

建议根据京津冀不同地区的发展现状、资源环境禀赋和发展潜力,进行主体功能区划分。完善协同机制,构建利益共同体。

文旅康养与乡村振兴 成城乡协调发展新动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