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16家中国公司赴美IPO,企业海外募资热情不减( 六 )

另外,从今年赴美、赴港上市的企业范围来说,除了个别公司外,几乎都不在科创板要求的行业范围内,大多都属于消费和金融行业的企业。

“也就是说,一些商业模式创新的企业如果不符合科创板的行业要求,一样无缘科创板,无缘科创板也就意味着不能分享科创板制度实验的红利,同时在其他板块IPO更加不符合要求。因此,这种情况下,赴美或者赴港仍是最有保障的选择。”前述北京地区私募机构合伙人认为。

“今年初在美国有几家互联网券商上市。”一位北京地区大型券商投行部人士表示,“基于监管因素,这几家公司无论是否有科创板的改革,都很难在境内资本市场完成上市。总结来说,就是这些公司在境内面临的监管环境和在美国市场不一样。”

再者就是上市门槛的差异性,这其中以赴港上市企业中未盈利生物医药类企业最具有代表性,这也是目前境内交易所尤其是科创板与港交所激烈争夺的上市公司资源。

科创板上市标准五项规定中第五项显示: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其中特别提到,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