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人工智能专业全新登场,填报AI类志愿如何选择?( 五 )

除了2019年这些“以AI之名”的特设专业之外,能跟AI产业打擦边球的专业更是不少。根据教育部《2017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2018年新开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高校达250所,获批“机器人工程”专业的高校有60所。

面对众多高校开设的AI或近似专业,有意填报这类志愿的学子和家长在选择学校时要综合考量一下三个因素:

1.师资力量。

AI是一门具有高度综合性和交叉性的学科,在国内缺乏完整的学科教学体系和统一的教材、标准。且在国际化、产业端的高端人才抢夺态势下,有能力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教师资源并不容易快速到位。众多高校近一两年新设AI类专业,可能只是把电子信息类和自动化类重新排列组合。所以在择校时应优先选择有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历史的高校,比如南京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在课程设计、任课教师和教学质量方面比较有保障,

2.升学潜力。

2019年新设立的这一批人工智能四年制本科专业大多是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而设立的,但目前国内很多AI公司的核心岗位学历依然要求硕士起步,本科毕业后继续深造往往是大部分学生的毕业选择。因此,就读那些联盟型或教育资源丰富地区的高校,自然能在考研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以教育部直属高校为主体的九校联盟(C9)、卓越大学联盟、北京高科大学联盟中的院校,这些联盟型高校相互之间的交流活动很多;双一流、985、211等对体系内院校的认可度也更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