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蔓枯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二 )

(二)病原特征

该病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瓜类黑腐小球壳菌壳菌 , 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态瓜叶单隔孢 ,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 瓜类黑腐小球壳菌子实体生在叶表皮下 , 后半露 , 子座壁深褐色 , 子囊平行排列 , 具少量拟侧丝 , 子囊成熟后侧丝消失 , 子囊壳较薄膜质 , 大小为( 64- 176)微米 X(64-160)微米 , 具孔口 , 直径9.6- 24微米;子囊倒棍棒状 , 无色 , 大小为(27.9- 47.1)微米 X(5.9- 9.9)微米:子囊孢子无色 , 双胞 , 两细胞常一大一小 , 分隔明显 , 大小为(5.5- 12.5)微米 X(2-5)微米;分生孢子器生于叶面和茎蔓上 , 多聚生 , 初埋生 , 后大部分突破表皮外露 , 球形或扁球形 , 器壁浅褐色 , 膜质 , 顶部具乳头状突起 , 孔口明显;孢子器大小75- 150微米 , 孔口直径15- 42微米;器孢子无色透明 , 短圆形至圆柱形 , 两端较圆 , 正直 , 初单胞 , 后生一隔膜 , 隔膜处无缢缩或偶稍有缢缩 , 大小为( 10- 17.5)微米 X(2.75- 4.0)微米 。

(三)病害发生规律及流行特点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子囊壳随病残体或在种子上越冬 , 翌年 , 病菌可穿透表皮直接侵入幼苗 , 对老的组织或果实多由伤口侵入 , 在南瓜果实上也可由气孔侵入 。 适于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温度为24- 28℃ , 在此温度范围内孢子萌发率高 , 高于28℃发芽率明显下降 , 在8- 24℃范围内 , 孢子萌发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 24℃产孢量最高 , 低于8℃、高于32℃均不产孢 。 在8- 24℃范围内 , 随温度升高 , 产孢量增加 , 高于24℃ , 产孢量明显下降 。 pH6.2- 8.4病菌生长最好 , 其中pH7.6最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