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初引波透射“多重宇宙“的信息( 四 )

根据量子力学的理论解释 , 亚原子粒子在真空状态“跳进跳出” , 好像哲学家使用的词语“存在与虚无” , “忽然进来”的亚原子粒子变成了存在 , “忽然出去”的原子粒子变成了虚无 。 亚原子粒子产生与消失带来了真空能量 , 按照量子力学理论的计算 , 暗能量为120个数量级(1的后面加上120个零) , 理论计算的数量级比对星系的观测值高出很多 。 两者的差异让物理学感到窘迫 , 他们开始借助多重宇宙理论的解释 , 多重宇宙论消除了物理学家的困惑和窘迫 。 在所有以钟形曲线膨胀的宇宙模型中 , 我们的宇宙只是其中的一个 , 包括我们宇宙在内的少数宇宙含有相对低的暗能量 , 我们宇宙的暗能量强度不够强大 , 我们的宇宙在加速膨胀 , 但不会“四分五裂” , 恒星和星系得以形成 , 地球得以围绕太阳旋转 , 在我们宇宙具有反引力的暗能量符合物理学家的期待值 , 它驱动了我们宇宙的加速膨胀 。

多重宇宙理论消解了物理学家感到的另一种窘迫 , 为什么存在多维空间的可能 。 现代“超弦理论”预测了多维度空间 , 按照弦理论的解释 , 亚原子粒子由极微小的能量弦构成 , 最小的能量弦不是存在于四维的空间 , 而是存在于十一维的空间 , 人们只能观察四维的时空结构 , 我们的宇宙只是多重宇宙中的一个 。 弦理论推测的潜在宇宙数量大得惊人 , 它的数量相当于1的后面添上500个零 。 林德在一篇“多重宇宙俱乐部”的文章中解释说 , 比起小的、寄托了人们哀伤和忧愁的宇宙而言 , 物理学情愿选择一种多重宇宙论哲学 , \"小宇宙\"消失在“大宇宙”的烟波浩渺之中 , 人类坦然面对“念天地之悠悠”的多重大宇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