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学术会议--经典经方辨治急危重症显亮点( 四 )

津液观如《伤寒论》第58条“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59条“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

Q3:老师,您这次的报告主题中提到一位晕厥心痛的一位患者,入院急救后并下病危通知,当时医院诊断“呼吸骤停,心肺复苏后,升主动脉梭状动脉瘤”,后来您用经方给这位病人治疗,并且疗效非常理想。您是怎么看待用经典经方来治疗西医难以攻克的疾病的?

许家栋教授:经典经方体系的辨证方法是四诊合参,司外揣内,根据内外的症候群,提炼出病势,再选择相应的药势去治疗。

如《金匮》:“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这段三因学说就体现出对病源的认识,经方辨治重视的是整体观统摄下的病位病性病态。所以我们中医并不是依据西医所认识的病灶去施治,打个比方说,一段树木因为潮湿长了蘑菇,西医是研究蘑菇的质地、形态、位置等数据,使用药物喷洒或手术切除等局部性方法来治疗。而中医会去判断整个树木的生长环境,通过挖排水沟(利湿)、通风(解表)、增加光照(温阳)等方式来改变树木的生长环境,使得蘑菇(病灶)失去生长基础,从而停止生长,自然萎缩,甚至完全脱落。

推荐阅读